品茶、赏茶之道谓之茶道。从古至今,多少文人骚客陶冶于茶海,留墨于茗间。茶圣陆羽曾作《六羡歌》道:“不羡黄金垒,不羡白玉杯,不羡朝人省,不羡暮人台,千羡万羡西江水,曾向竟陵城下来”。可见,古人喝茶不仅仅把水煮沸,丢若干茶叶,微凉即饮。更是寄寓
一盏茶如何入杯,全系举杯之人。或曰:一杯为品,两杯解渴,三杯便是粗饮了。古之文人好茶,正所谓:琴棋书画诗酒茶,乃当世七件雅事,彼此相得益彰、密不可分。北宋大家苏东坡笔下《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》就有言:戏作小诗君勿笑,从来佳茗似佳人。人生苦短,茶人常喻之与茶,饮茶初始苦涩,经喉入腹,却有淡淡甘甜弥漫于唇齿之间,沁人心脾、历久弥新。
常言道:柴米油盐酱醋茶。短短的七个字却写尽了芸芸众生的一生。上至达官显贵,下到百姓黎明,茶已是生活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香山居士曾诗云:“食罢一觉醒,起来两盅茶”。时光荏苒,事过境迁。而今灯红酒绿,纸醉金迷的当下,又有几人还保持着古人恬静淡雅,质朴无华的情操。
品茶不同于喝茶,前者需要饮茶人走进茶的灵魂。民国第一散文家周作人曾说: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,清泉绿茶,用素雅的陶瓷茶具,同二三人共饮,得半日之闲,可抵十年的尘梦。大意便是说茶要是喝的好了,可以胜过作十年的“尘梦”。这便是茶的灵魂,更是一种超脱的境界。只是普通人即便喝了数十年之久的茶,终了“尘梦”倒是做了不少,然终究品不透那一杯清茶。
茶道的讲究很多。除了上好的茶叶,最重要的还需要有“和、静、怡、真”的品茶修行。微风习习,鸟鸣幽幽,蒲扇轻摇,静卧檐下。沏了一壶好茶,清香袅袅,龙井的味道缓缓在唇齿间滑过。此刻卸下一天的重负,让疲惫的灵魂昄依到宁静祥和的境界中。扬清荡浊,甘而不涩,余味回旋,尽享这精神上的愉悦。
花开莫寞,而我心安。一颗茶心,漫煮时光。